監製:徐克
原著:梁羽生
改編:徐克、秦天南、張志成
導演:徐克
演員:黎明 甄子丹 楊采妮 孫紅雷
陸毅 金素妍 劉嘉良 周群達
張靜初 戴立吾
《七劍》,光看這部電影的名子,就覺得這是一部關於劍的故事,但進入到戲院看完之後才發覺,和當初想的不一樣。簡單的來說這是改編自著名武俠小說家梁羽生的武俠作品《七劍下天山》,講的是背著七支不同劍的七位英雄人物,七劍俠下山來解救江湖。當然電影裡面也看不到太多跟劍有關的故事,而基本上還是圍繞在人物以人為主要重點。
在電影開場的敘述模式就讓我相當失望,以相當粗造的方式呈現,若我沒記錯是以紅色的色塊配上白色的字,然後以類似字卡的形式直接的出現在畫面中間,破壞整個畫面的美感,但不可否認在剛開場,整場以灰色基調再配合上鮮豔的紅色是相當有意思的,只是不解導演這樣的設計其意義為何;接下來就是進場的女性反派角色﹝風火連城的手下﹞,一位臉話的怪怪的配角,在剛開始看的時候很多人一定都跟筆者我一樣,覺得他是一位重要的人物﹝在預告片也見的到這位女性反派的角色﹞,因為徐克導演給他很多特寫的鏡頭,還加了慢速拍攝,很輕易的就讓觀眾以為他是個很重要的人物,但到了戲的一半,一個看似很重要的配角卻就一樣的,很輕易就掛掉了,在這方面,若那位女性反派真的不是很重要,導演其實可以簡單的方式交代,大幅的減少不必要的鏡頭及時間。
以武打場面來說,整部電影出現了不少的打鬥場面,但仔細看的話會發現,打鬥場面的特寫鏡頭切的太多,很難看出整體武打動作設計的用心,雖說武打場面的設計一定程度的特寫會加強觀眾的觀感張力,但若整場戲都是以中景、特寫、大特寫這樣的方式處理,觀眾或許在一開始會有一定程度的吸引,但久了視覺疲乏,而沒有給予一定程度的休息,其張力感就會漸失,反觀早期的《黃飛鴻》系列電影,其武打場面都單靠扎實的武打設計及鏡頭組合而成,在配合一點點的太白粉﹝為的是增加力道感﹞,其力道就能夠展現的無疑。還有就是有一場戲設計在類似巷弄的窄道裡打鬥,在一個相當窄又長的地方設計打鬥場面是相當難的,而這部電影在這部分的設計似乎亦不夠精采,有看過《鬪犬》的人就知道,他也有一場戲也是在類是空間裡面,那場戲就拍的相當的精采緊張,而《七劍》相形之下就遜色不少。
劇情,這部片長總長約兩個小時又三十分鐘,以武俠片來說我是第一次看到有那麼長的武俠電影,當然劇情方面調性似乎有點慢;如故事中有一段是位七劍俠一同去看日落,我實在搞不清楚這和整體的劇情有什麼樣的關連,而且拍的若是美美的就算了,他卻偏偏又拍的不夠美,其實這段可以剪;還有一段就是韓志邦和武元英上山找救兵,故事卻沒有交帶她們為何成為七劍之一,也在不知不覺中韓志邦成為了七劍的老五,令觀者我看了滿頭問號。另外在片中出現的千年神兵,有出現卻沒交代,若說想要分成兩集,少說也得有個交代,結果千年神兵去卻只出現一個鏡頭,就沒有了。再者,這部電影看似要講劍,但卻也沒有詳細的說明,在武打時更沒有交代劍的威力及特色﹝除了黎明和楊采妮手上那兩把有稍微交代以外﹞,七把劍除了比一般的劍硬以外,應該還有其他特色及功用,而在片中完全感受不到。
看了很久想一想比較有意思的是在講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就是排外性,整部電影都處在的信任與懷疑之間,尤其是對於外來的人,就算是極具善意,其亦對對方充滿了懷疑;首先以天地會的那個村莊為一個圓圈來看,對外來的七劍俠不信任,之後又以村莊和七劍俠為一個大圓圈,這時出現的韓國人,也同樣的出現了排外性,在人與人之間的信認與不信任之間打傳,是這個故事比較有意思的唯一一點。
在《七劍》之前,徐克的另一部作品《蜀山傳》,徐克運用了大量的視覺特效,雖說他引進了好萊屋的特效,改變了許多香港武俠電影的美術與視效,也帶起了這個風潮,可說是功勞不小,但《蜀山傳》終究是貶多於褒,反觀這部電影似乎沒什麼特效,反而較單純簡單,而一向看慣了徐克的電影,在這次的電似乎有的那麼一點的不適應。
整體評價方面,這部電影有許多的問題,不管是在音樂還是劇情上,先別跟其他的電影做比較,就單單以徐克導演的作品來說,觀者給這部電影的評價是69分的水準。